当前位置: 首页> 学科建设> 重点学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针灸学

  九州平台-九州(中国)集团有限公司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成立于1956年。曾荟萃京城名医,云集包括金针王乐亭、管针贺惠吾、治痛夏寿人、火针贺普仁等诸多名家大师。历经五十余载形成了多项独特的学术特色如金针王乐亭的针具及组方、贺惠吾管针经验、夏寿仁治痛经验、贺氏火针和针灸三通法理论、于书庄经络辨证、王居易查经辨证、周德安六治经验等,是北京地区针灸学科的重要代表
针灸国际研讨会          针灸科集体照承办
  针灸学2010年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是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北京市中医针灸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和中医临床研究基地。
  针灸中心临床实力雄厚,规模国内领先,三个病区开放床位116张,建立了以针灸疗法为特色的中医卒中单元病房;拥有78张床位的针灸门诊、针灸特色突出的身心医学科二级科室和中医康复治疗室。作为重点学科拥有针灸学研究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医大师工作室。本学科现有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学术团队,学科医教研人员34人,其中博、硕士研究生导师6人;博、硕士学位比例占62%。
  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是著名针灸学家,国医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贺普仁教授和国家名老中医周德安教授。学科带头人是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博士生导师王麟鹏教授,后备学科带头人是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获得者刘存志研究员。学术团队中拥有国家级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人,北京市“十百千”卫生人才“十”层次人选2人,北京市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I类人才3人。
  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针灸中心在继承京城名老针灸专家学术经验基础上临床特色突出,连续多年病区床位使用率大于100%,年门诊量15万人次,临床综合指标位于国内前列。是全国重点专科协作组组长单位,牵头单位制定中风、头痛病诊疗方案,已经形成具有本学科特色的中风、失眠、头痛、抑郁、腰痛等多个诊疗方案。近五年,学科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2项,科研经费大于2000万元;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SCI收录论文21篇,影响因子合计48,8;获省部级科研奖励6项;出版著作8部。
  本学科逐步凝练形成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①脑病综合防治研究;②针刺治疗脑病的作用机理研究;③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传承研究。
  在脑病综合防治研究中承担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形成具有金针王乐亭、国医大师贺普仁等北京针灸名家特色的中风病诊疗方案,在针刺对中风病恢复治疗和痉挛、尿失禁等难点、重点并发症的研究中获得多项成果,发表多篇SCI文献,回答国际相关研究领域提出的问题。
  在针刺治疗脑病作用机理研究中以多项国家和北京市自然基金等项目为依托,通过构建合理、客观的氧化损伤指标评价体系,对针刺的抗氧化效应进行了科学阐释,从氧化应激的角度研究针刺效应的神经生物学基础。首次制作字体栓子注入法血管性痴呆模型并得到国际认可;首次引入无偏体视学技术定量评价神经形态学,该研究引发了国际的系列后序研究;首次明确各种氧化应激标志物在针刺抗氧化中作用和地位,CanJeurol Sci杂志专门为此发表社论;首次界定针刺在脑内特定的抗氧化酶级联途径;首次从氧化还原角度探讨针刺抗氧化机制,发现针刺可通过调节氧化还原调控通路发挥抗氧化效应,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脑功能,揭示了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损害的抗氧化新途径;首次对采用线栓法制作卒中后痉挛动物模型从动物选择、结扎部位、栓线插入深度等方面进行了改进,成功构建了卒中后痉挛大鼠模型并申报专利。
  在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传承研究中开展了针刺对头痛、抑郁、失眠、腰痛等多项临床和机理研究,科学评价针刺的临床疗效,提出基于中医针灸学术理论的临床问题,形成多项临床研究结论。发表多篇SCI论文,包括首篇国内学者在Pain杂志的论文和被国际F-1000,Medicine机构收录的首篇国内针灸学研究论文。在名老中医传承研究中完成包括首部官修针灸全书在内的多部针灸学专著。学术带头人贺普仁教授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针灸传承人并获得首批“国医大师”称号。

  在学科建设中,团队人员获得教育部优秀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国家和北京市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首都健康卫士等称号。学科获得北京市先进集体、全国巾帼文明岗等荣誉称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