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平台-九州(中国)集团有限公司中医学科于2008年获批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主要依托中医药学院及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等中医药相关科室,是集科研、临床、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医学基地。本学科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学科4个及重点建设专科5个;北京市中医药重点学科5个及重点专科4个;北京市中医特色诊疗中心4个。2005年中医学获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本学科在中医皮肤病学、中医内科消化、心血管病、肿瘤防治、针灸学科等方面在北京处于领先地位,并且在国内已有知名度。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带头人
国医大师--贺普仁
本学科人员共有近300人,其中有高级职称的180余人,博士学历学位达20%,硕士学历学位达60%,并拥有30余名国家级及市级名老中医和传承工作室站。拥有专业实验室14个,面积3000㎡,拥有5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400件,总值近4000万元。
该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中医药防治脾胃病、心血管疾病、肿瘤及针灸学的研究、中医药防治皮外科疾病研究、经典理论指导疾病证治规律研究、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等。
国家级名老中医云集,有利于传承发扬;有一批国家及北京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专科,特色中心突出;基础、临床一体三段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临床、基础紧密结合,读经典、多临床、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继承而不泥古,弘扬而不离宗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确立等。本学科脾胃学说的应用研究、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医药防治肿瘤及经典理论指导下中医病证证治规律研究、中医文献应用研究一直是本学科的研究重点,在北京乃至全国居领先水平,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
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中医学专业建立了“双楔形”教学课程体系;形成了“一体三段式”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贯穿全程;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启动“双语”教材的编写。在进行北京市名老中医工作室站建设同时,依托北京市名老中医资源,探索中医学专业学校教育与师承教育模式相结合的新型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并取得一定成果。2008年中医学评为北京市特色专业,近五年获省部级奖共4项。建立了16个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名医工作室站,7个国家级室站,1名教师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师,12名教师获得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师的称号等。2010年中医专业获批教育部特色专业。努力探索本科生导师制,在中医传承与现代教育相结合培养复合型实用人才方面具有特色。近五年招收研究生230人,其中博士12人,硕士218人。近五年有119人获得硕士学位,8人获得博士学位。
近五年立项局级以上科研课题117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6项,市级课题24项,局级课题67项,横向课题20余项,共获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近五年公开发表论文977篇,其中SCI论文19篇。《中医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多中心十年质量管理及其动态信息监控》项目,获得省部级一等奖,第一承担人刘红旭,证书编号:lsz-201101-r-01。“凉血活血方治疗银屑病(白疕)血热证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凉血活血方治疗银屑病(白疕)血热证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获得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近五年申请专利8项,其中有2项专利获得授权,编写各层次教材48部,其中主编或副主编13部,学术专著89部,其中主编或副主编46部,建设校级精品课程8门,参加建设北京市精品课程1门。
连续三年参加了四川什邡灾区重建中医技术援建工作,赴甘肃玉树灾区救灾医疗等活动;赴京郊延庆、平谷开展中医对口技术支持,赴房山义诊,赴内蒙古社会实践等活动。组织参加了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工作、确有专长人员中医药考试题库建立及考试工作、组织申报建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社区理论培训基地等工作。心内科年门诊量超过15万人次,住院患者1400人次,介入诊疗超过700人次,科室总收入达到1.2亿元,医疗工作量在北京地区中医心血管科位列前位,在全国也名列前茅。皮科连续两年参加北京市援疆工作,援建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中医科、皮肤科。组织筹备主持召开国际研讨会多次,组织学术交流会30余场,参加各类学术研讨会300余人次。
中医学以服务国家、北京卫生事业发展为目标,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围绕名老中医学术特色,吸收现代研究成果,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开展临床和基础研究。打造出北京市中医学教育、科研和医疗三位一体的学科发展体系;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推进继承和创新,开辟中医学建设新路。以中医药防治脾胃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皮肤病、外科常见疾病为主,探索并制定安全有效的诊疗规范并推广实施。基础研究主要致力于研究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中医药干预的作用及作用机制,以研发安全有效的方剂。另一方面对古医籍进行挖掘和整理,进行中医理论的源头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