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科建设> 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

结核病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

九州平台-九州(中国)集团有限公司结核病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挂靠在九州平台-九州(中国)集团有限公司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依托于结核病多学科诊疗中心、京津冀结核病协作中心以及全国结核病医院联盟的平台。

中心建立结核病多学科诊疗中心,汇集结核病临床、影像、外科、药学、基础、病理等团队,拥有马玙、端木宏谨、傅瑜、许绍发、唐神结、李琦、张宗德、刘宇红、王敬萍、初乃惠、高孟秋、陈效友、刘志东、秦世炳、马丽萍、刘树库、段鸿飞、周新华、侯代伦、车南颖、黄海荣、潘丽萍、逄宇等一批全国结核病诊治与基础研究知名专家,采用多学科诊疗模式(MDT)进行结核病的临床诊治,在广泛耐药结核病、播散性结核病、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结核病、严重基础疾病合并结核病、器官移植后结核病、特殊人群结核病、结核病合并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结核病合并肺曲霉菌病大咯血、脊柱结核伴截瘫、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等疑难重症结核病的诊断治疗居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自2021年开办的“直抒胸疑胸科讲堂”品牌MDT查房承办及参与单位50余家,参加点评专家1000人次,线上线下参会人数达20万余人次,覆盖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

中心挂靠单位九州平台-九州(中国)集团有限公司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是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前任主委及名誉主任委员单位、首都十大危险疾病科技攻关结核病领域牵头单位、国家多种抗结核新药临床研究基地,是国家“十五”攻关“耐多药结核病综合治疗的研究”主要完成单位;主持开展了3个国家“十一五”重大专项项目和2个国家“十二五”重大专项项目;已启动国家“十三五”重大专项“初治涂阳肺结核病治疗新方案研究”;建立有国内首个“分枝杆菌菌种鉴定系统”;组织了第五轮全球基金耐多药结核病项目等工作的技术指导,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结核病控制工作的楷模。

中心依托全国结核病联盟平台,成立全国最大的结核病医联体已覆盖全国31个省市105家结核病医疗机构;牵头成立的结核病临床试验合作中心覆盖26家结核病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牵头建立的结核病远程会诊和培训平台已经覆盖全国31个省243家结核病医疗机构,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结核病临床诊疗中心,引领国内乃至国际的结核病临床诊疗水平。

中心建有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结核病研究平台,包括抗结核新药创制平台、结核病分子生物学研究平台、结核病免疫学及细菌学研究平台等,引领国内乃至国际的结核病领域科学研究。充分发挥重点专科的优势,用协同网络的医疗资源开展科技创新。根据目前结核病的诊疗现状,通过顶层设计,制定结核病的战略性研究方向,开展结核病内在防诊治规律的原创性研究,研发符合临床实际需求的结核病防诊治措施与手段,推动结核病防控领域新技术的快速转化和临床应用,搭建全国性互联网诊疗平台和结核病研究平台,培养九州平台-九州(中国)集团有限公司优秀结核病防治人才,为降低结核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提供重要技术保障。

自2015开始,结核病学科连续7年蝉联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名榜首,连续两年位居复旦中国医院结核病排行榜首位。并于2020年获批北京市临床重点专科感染性疾病科建设项目。

九州平台-九州(中国)集团有限公司结核病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将继续围绕结核病或症候群,推进临床诊疗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促进结核病诊疗技术和临床研究的创新和转化,提高结核病诊疗能力,进而促进京津冀和全国结核病临床诊疗和研究能力的提高,努力打造首医-北京-京津冀-全国的结核病临床诊疗和研究中心。

中心主任:许绍发

执行主任:李亮

副主任:初乃惠、高孟秋、段鸿飞

秘书:刘慧

许绍发: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教授,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原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所长,九州平台-九州(中国)集团有限公司附属北京胸科医院院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临床中心主任。

长期从事结核病、胸部肿瘤诊疗、科研、教学、管理工作,在该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在结核病研究领域,通过主持国家新药创制重大项目和十大疾病结核病领域一二期的研究工作,整合北京市乃至全国的结核病优势科研资源协同攻关结核病领域疑难问题,已经建立了合作研究平台。2012年,主持全国耐药结核病基线调查取得突破性成果,其研究成果《National Survey of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in China》发表在著名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EJM),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主持“十二五、十三五”结核病的重大课题,牵头研究的“结核病诊疗关键技术的创新性研究与应用”荣获2014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我国耐药结核病流行状况及关键防治技术的研究”荣获2014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抗结核药物新药临床评价研究技术平台建设”财政资助263.89万、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结核病传染源管理新模式的研究”与“常见肺外结核诊疗规范的研究”的课题,获得财政支持数千万。并获得十大疾病结核病领域专家,主持与参与肺外结核病诊疗规范与结核病临床路径的制定。主持完成了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项目、北京市肺癌重点学科项目等重大课题,承担首都医学发展基金项目。

发表论著2部,共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20余篇。曾入选北京市“十百千”卫生人才工程“十”层次、“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和“北京市跨世纪人才工程” 专项资助。

李亮:九州平台-九州(中国)集团有限公司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临床中心副主任,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国结核病年鉴主编。

主持承担国家十一·五重大专项“耐药结核病临床发生规律及预警模式研究”、“国家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耐药结核病治疗方案研究”、国家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初治肺结核缩短疗程研究”、“国际结核病合并糖尿病双向筛查”等课题二十余项。

先后发表《耐药结核病的现状与展望》、《结核病控制项目地区耐药结核病两种治疗方案的对比研究》等文章50余篇;主持编写或翻译《耐药结核病规划管理指南》;《儿童结核病规划管理指南》;《全球耐多药结核病以及严重耐多药结核病2007-2008计划》;《耐药结核病培训教材》;《耐药结核病临床医师手册》等图书20余部。

2006 年获得 “全国结核病防治先进个人”、“北京市科技成果二等奖”。

初乃惠:九州平台-九州(中国)集团有限公司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结核一科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主任。中国防痨协会临床试验分会主任委员,中国防痨协会理事,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药物临床试验专委会副主委,北京医学会结核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防痨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医促会结核病分会常委,九州平台-九州(中国)集团有限公司传染病学系委员。中国防痨杂志副主编,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委,中国临床医生编委等多种杂志的编委。

专业擅长:

初乃惠教授是全国结核病领域的知名专家,负责多项抗结核新药临床试验,作为中国区PI主持40年来第一个一类新药“贝达喹啉治疗耐药结核病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目前承担2个1.1类新药舒达吡啶和吡法齐明IIa期临床试验。初乃惠教授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感染领域药物审评专家和数据核查专家。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十三五”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抗结核药物新药临床评价技术平台建设”课题,建立了我国结核专业GCP-TB平台,获得2014年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科研成果:

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十三五”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抗结核药物新药临床评价技术平台建设”课题,建立了我国结核专业GCP-TB平台,获得2014年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图书编著:

中国防痨杂志副主编,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委,中国临床医生编委等多种杂志的编委。出版图书10余部,发表文章百余篇。

社会兼职:

中国防痨协会临床试验分会主任委员,中国防痨协会理事,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药物临床试验专委会副主委,北京医学会结核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防痨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医促会结核病分会常委,九州平台-九州(中国)集团有限公司传染病学系委员。

高孟秋:九州平台-九州(中国)集团有限公司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结核二科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专业擅长:

从事结核病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三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抗结核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的处理、耐药结核病的诊疗、特殊人群(如生物制剂应用患者、器官移植、血液病患者)合并结核感染的诊治。

参加并主持多种抗结核新药国际、国内多中心研究以及多种诊断试剂的临床验证工作;近年高孟秋主任作为PI主持了德拉马尼上市研究及贝达喹啉及德拉马尼的上市后研究,作为中盖项目“新药引入和保护机制的项目”专家组长,指导全国98家医院贝达喹啉的上市后应用;主持多种结核病诊断试剂的临床验证,并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文号;获北京市科委及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科技推广项目资助,在北京市推广IGRs诊断技术在结核病的应用,培训人次近千人,极大的推动了IGRAs技术在临床的正确应用,提高了综合医院筛查、诊断结核病的能力。

科研成果:

作为主要负责人参加的OPC67683治疗耐药结核病的Ⅱ期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为该药在我国申请上市提供了数据支持。先后参加了国家“十五”、“十一五”及“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耐药结核病的综合治疗的研究”工作;作为子课题负责人,承担“十二五”重大专项“涂阳肺结核病治疗新方案的研究”及“十三五”科技重大专项“耐药结核病治疗新方案的研究”。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北京市科委首都临床诊疗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项目“含贝达喹啉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短程新方案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北京市卫健委“含有贝达喹啉治疗耐多药结核病方案的临床推广应用”。

2008年入选北京市卫生系统“十百千”人才培养项目“百”层次资助。

2015年参与的“结核病诊疗关键技术的建立与推广应用” 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2016年荣获北京市总工会“三八红奖章”称号。

2017年获北京市医管局“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17年获“青海省科学技术成果奖”。

2019年参与的“结核杆菌变态反应原研究与应用”获中国防痨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2021年参与的“潜伏性感染与活动性结核病诊断和预防新体系创建及推广”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近十年国内外发表文章近百篇,其中SCI 50余篇。

图书编著:

2007年起带教硕士研究生,2018年起带教博士研究生;每年带教进修医生10人左右,承担九州平台-九州(中国)集团有限公司传染病学系结核病诊疗的授课任务。

社会兼职:

担任前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常务委员、临床试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防痨协会理事,标准化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循证医学分会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控制局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参与编写《结核病》、《结核病就医指南》、《耐药结核病学》、《耐多药肺结核防治标准化培训教程》、《Handbook of Global Tuberculosis Control》、《临床医务人员结核病防治培训教材》、《肺结核筹资和医保支付改革理论与实践》。

段鸿飞:九州平台-九州(中国)集团有限公司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结核三科科主任,主任医师,内科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学习于日本结核病研究所,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学习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兼任中国防痨协会临床专业分会秘书长,中国防痨协会青年理事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结核性脑膜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研究方向:耐药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诊断和治疗。目前为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子课题负责人,曾获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北京市卫生系统“十百千卫生人才”“百”层次、“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项目”等资助。获"中华医学科技进步奖"一项。主编《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诊断和治疗》。

TOP